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一是线上线下结合,拓展全民健身渠道。转载、推广全民健身居家锻炼短视频,科学指导市民“宅家锻炼”。高效利用互联网+体育,采取线上线下互动,鼓励健身爱好者参加四川省第二届“云健身”运动会,不断优化实体健身圈子。持续推广“工间操”,采取室内与室外结合的模式,推动全民健身进机关、进单位,促进群众体育全域化蓬勃开展。实施内江市群众体育引领员工程,邀请专家就引领员招募、管理、业务能力等进行现场培训,不断壮大体育骨干队伍,更好地指导群众科学健身。
二是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提高学校体育课程质量,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建立和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充实体育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及效果。深度融合体教赛事,重点打造“萌芽杯”小学生校园体育精品系列赛事,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积极参与全省“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精品系列赛事,积极开展川渝、内自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鼓励各级各类中小学创建四川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推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良好态势。加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支持市、县(市、区)体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青少年俱乐部及社会体育组织创建全国、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三是审慎有序推进,落实体育场馆免低开。努力提高全市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发挥公共体育场馆为群众健身服务的重要作用,在严格落实值班值守、“一进一出”原则、限流限数限时管理、身份信息系统录入、按时对开放场馆进行消毒等疫情防控举措基础上,审慎、有序推进体育场馆免低开。探索内江市体育中心项目运营思路,推进室外网球场、篮球场、足球场及室内游泳馆对外开放,结合体育场馆免低开,推出一系列亲民、便民、利民举措。2022年以来,全市体育场馆向市民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接待群众锻炼达48.03万人次。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