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应对疫情应急指挥部和市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市体育局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结合体育职能职责,整合资源、举一反三,切实做好了党员“双报到”社区疫情防控、市直体育场馆、备战省十四运会、所辖区域办公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始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多举措、严要求切实织密疫情防控网。
一是强担当、抓落实,强化组织领导和督促指导。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及直属事业单位班子成员召开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培训会议,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风险人员社区疫情防控、管控及个人防护培训,转印《内江市社区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明确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成立内江市体育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疫情防控工作预案。举一反三,安排部署全市体育场馆、学生运动员训练及日常管理、所辖区域办公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完善疫情防控领导督导指导工作机制,领导班子带头深入疫情防控卡点和全市公共体育场馆检查督导。制定全市体育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督导方案,组建督查指导小组,明确督导内容和责任分工,对全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健身场所等疫情防控情况进行督促指导。
二是快行动、重落实,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到蟠龙社区农贸市场、上南街社区疫情防控点位迅速开展工作,制定《关于新一轮疫情期间开展城市社区服务队活动的方案》和市体育局“双报到”助力疫情防控常态化排班表和“战时”状态排班表。党员带头、干部职工全员参与,坚持每天到社区开展亮码扫码、体温监测、外地返内人员登记、“甜城个人主动报备系统”报备等工作,帮助基层社区筑好了新冠疫情“防火墙”,进一步促进基层治理工作提能增效。3月18日以来,参与疫情防控人员达50余人次,开展疫情防控宣传20余次,动员返内人员登记报备30余人次,劝导行人佩戴口罩亮码、扫码3万余人次。
三是严管控、长坚持,抓牢体育场馆疫情防控工作。场馆对外开放时段内,组织工作人员轮流进行值班值守,严格按照“一进一出”的原则,对所有进入场馆人员均要求戴口罩、测体温、出示健康码、扫场所码、查验行程码。针对部分老年群众无法进行扫码的情况,购置身份信息录入系统3套,进行身份信息录入。开放时段结束后,对开放场馆进行整体性卫生清洁和消毒,每天至少1次以上。对进入场馆开展体育赛事活动的单位及社会团体,进行限流、限数管理,凡超过50人以上的赛事活动均需到疫情防控部门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审核备案,必要时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和行程报告。2022年以来,梅家山体育场、馆卡点测量体温、亮码扫码达10万人次以上,身份信息、来访信息录入达200人次以上。梅家山体育场北三区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防疫标语和防疫视频约2万条次。
四是重培训、强防护,做实学生运动员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市体校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工作方案、疫情防控工作手册,聘请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防治科科长作为市体校疫情防控副校长,开展疫情防控培训。节假日期间,针对全体运动员发放节假日安全告知书并请家长签字确认,家长配合做好假期期间运动员行程统计、体温检测等工作,返校统一交回。针对运动员住校生,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做好日常个人安全及训练防护、公共交通及出行防护等选材教育。督促教职工及运动员接种新冠疫苗,确保全覆盖。
五是勤登记、全覆盖,做好访客及干部职工监测工作。加强出入办公区域人员监管,督促局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建立干部职工健康台账,要求干部职工及所有外来人员须用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并扫“场所码”,亮绿码、测量体温并登记后方可进入办公区域。动员市直体育系统干部职工非必要不出市,外出提前报备,针对返内人员按照当前疫情防控要求,督促落实社区报备、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等疫情防控措施。